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全身会莫名出现成片的风团,伴有瘙痒,短则持续几小时,长则几天才能消退,并且会反复发作,不但影响美观,还让人寝食难安、十分痛苦。日常生活中,可借助人体腧穴进行调理,按揉合谷、曲池、委中、膈俞、血海等5穴,以调整脏腑气血虚实、祛风止痒,达到有效缓解荨麻疹发作的作用。
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荨麻疹,又称为“风疹块”“风团疙瘩”,属于中医“风瘙瘾疹”范畴,是一种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引起的局限性水肿反应。按病程长短分类,6周以内者为急性荨麻疹;反复发作,6周以上者为慢性荨麻疹。本病临床表现多为皮肤出现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风团,融合成片或孤立散在,周围有红晕,伴有明显瘙痒,发无定处,时发时退,消退后不留痕迹。
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生内因为禀赋不足,外因为风邪为患,病位在肌肤腠理,基本病机是营卫失和、邪郁腠理。若因风热发病,风团为红色,灼热剧痒,遇热加重,可伴发热、咽喉肿痛;若因风寒发病,风团为白色,遇寒加重,得暖则减,可伴恶寒;血虚风燥型,多因荨麻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耗伤气血,风团在午后或夜间加剧,可伴心烦少寐、口干、手足心热等;若脾胃虚弱,湿热虫积,导致胃肠实热发病,则风团为红色,成块成片,可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泄泻等。
腧穴调理
365站群合谷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合谷为大肠经原穴,属阳主表,具有清热解表、疏风通络的功效,可调整大肠及其经脉虚实各证,通达三焦原气,提高人体正气。同时大肠与胃同属阳明经,“同气相求”,故按揉合谷穴不仅对风热引起的荨麻疹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也能清泻阳明之热,对胃肠积热引起的荨麻疹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曲池
曲池,手阳明大肠腧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本穴是大肠经合穴,中医理论中,病在阳之阳(皮肤)者,可取合穴治疗。曲池具有清热疏风、消肿止痒的功效,是治疗瘾疹的重要穴位。曲池与合谷同用,善于开泄,既疏风解表,又清泻阳明,对外感风邪或胃肠积热引起的荨麻疹皆能有效调理。若风热盛,可加大椎、风门,增强疏风清热、调和营卫之功;若风寒较重,可加肺俞、风门,提高疏风散寒、调和肺卫之效。
委中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腘横纹中点。本穴在足膝委折之中曲而取之,故名,具有理血泻热、舒筋活络的功效。委中别名血郄,是膀胱经合穴和膀胱下合穴,可以清泻膀胱湿热,理血和营,所以是治疗瘾疹、皮肤瘙痒、疔疮等疾患的常用穴位。若荨麻疹急性发作时,可以采取三棱针、拔罐放血,快速止痒。
膈俞
膈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本穴位于心俞和肝俞之间,心主血,肝藏血,为八会穴的血会,主治血症,具有活血祛风止痒的功效,故能有效缓解荨麻疹带来的瘙痒。
血海
血海,足太阴脾经腧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本穴别名百虫窠,具有健脾化湿、调经统血的功效。血海与委中、膈俞相配,能养血、凉血、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亦可加三阴交,诸穴相配,更起养血活血、润燥止痒之功。
做好荨麻疹防治,要积极对症治疗,同时养成记录诱发因素的习惯,便于发作时查找可能存在的过敏原,进行规避;注意保持心情愉悦、情绪稳定,避免熬夜,规律作息,忌食鱼腥、虾蟹、酒类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环境不要过冷过热,注意室内卫生,做到勤通风。日常若能时时按揉上述腧穴,结合体质综合采取针刺、艾灸、拔罐等中医外治方法,可对荨麻疹防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曹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